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找寻“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的科技之光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今天是周末,一大早,5岁半的刘尚就和妈妈来到了北京展览馆,吸引他的正是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展品模型。“咔嚓咔嚓”,他拿着儿童手机对着这个大家伙拍个不停。“我在电视里都见过,长大我也要当科学家、航天员飞上太空,为祖国争光!”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刚刚开幕的“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览迎来了很多像刘尚小朋友的普通参观者。2110张照片、204幅图表、765件实物以及视频、电子相册,在这里生动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其中,科技事业的进步和成果无疑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第一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航天模型展品成为最受追捧的“明星”:月面巡视器具备月表巡视勘察和月面复杂环境的生存能力,将与着陆器一起组成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完成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期“落月”任务;嫦娥二号卫星携带了8种科学探测仪器,主要执行探月二期工程先导任务,验证月面软着陆关键技术、深化月球形貌等科学探测和研究……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相当于一个小型拟人形高的密闭舱,2008年我国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时,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穿的就是它。“好帅气!”“很给力!”这些“明星”展品总是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赏,并合影留念。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航天展品旁边是同样大名鼎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是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载人深潜器,我听新闻里说已经达到7000米的下潜深度,今天特意来看看。”80岁高龄的张凤林早早来到这里,展览9点一开门,就进来成为第一批观众。从事机械行业车床研究的他对祖国科技事业有深厚感情。凡是涉及科技的图片和展品他都一一仔细观看。在“蛟龙”号模型前,他认真地研究其设计和结构,并频频点头:“我是一名老党员,看了图片展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满足和自豪。‘蛟龙’下海,达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说明中国人就有一股子拼劲,国外能达到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最后还要赶超!”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展示我国自主创新成就的展厅,一个女孩正仔细观看一张张非常专业的科学图片,这些图片展示的正是我国基础研究目前在国际领先的铁基超导研究、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等。难以想象她竟是一名文科生。“我国取得那么大的科技进步,太神奇,太震撼了。”这位名叫陈茜的北京师范大学思政专业研一学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只知道中国科技事业取得进步,这次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到我国科技领先的领域,大开眼界。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等其他展厅,也能找到科技的身影。如南极考察队采集的南极石,我国唯一的极地综合科学考察专用船舶“雪龙船”模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莫过于民生展厅的一组创造发明,新型节肢机器人、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类海蜇运动探测器、环形视觉暂留演示仪等展品都是出自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之手,很多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一学生高梦宾跪在地上,把每个展品及内容说明都拍下来。“我要回去好好学习研究一下,以后也参加创新大赛。”他的同学赵高飞高中就学习过智能机器人,对科技展品,如机器人、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器都格外感兴趣,他说生物课老师安排做创新小课题,现正在查文献,这些展品对他很有启发。“才上大学,今天第一次对我国科技事业有了全面了解,太兴奋了。”他说。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展区出口处的留言本上,写满了观众留言,语言质朴却充满激情。北京邮电大学的两位学生这样留言:“我爱我给力的祖国,中国崛起,我,电子人,愿用毕生所学为中华民族科技发展而奉献。”陈茜留言道:“此次展览使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祝愿祖国越来越昌盛,我们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rt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技术科学成就辉煌。愿祖国科技再攀高峰。预祝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加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祝先进之技术,以强国家之路。”从莘莘学子,到中青年工作者,再到耄耋老者,大家都热切地寄语强大的祖国。(记者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