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小组专门就女大学生就业观进行了学术调查。研究者在分析中发现,女大学生们都希望凭着自己的工作实现经济上的自立,然而在竞争面前她们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一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大学女生甚至选择了在婚育之后不参加工作,退出竞争,而且选择退出的人数有增加之势,“全职太太”簇拥者渐多,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和择偶观念上有经济化和功利化的趋向。Vv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女生就业心态变化快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小组曾在2003年进行过此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南京、苏州的几所大学在校女大学生,有效调查人数达到了444人,平均年龄20.1岁。事隔四年,他们又用同一问卷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优势的认识、婚育与工作关系、择偶观念几个方面,并与200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对“你毕业之际选择自己的职业时,以下哪点最为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上,2003年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工资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相对稳定,2007年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这三项,但排序有所不同,依次为:工资高、职业相对稳定和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相较于2003年的被调查者,2007年被调查者对“职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明显较之于2003年更高。有大学女生表示,希望工作既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又能给择偶增添筹码,还要能迎合长辈、亲朋好友的眼光,经常变动的不行,权衡之下还是稳定好。这未尝不是一种“中庸之道”吧。
对于女性在就业当中的优势,两次调查的结果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排在前三位的就业优势有很大不同。2003年排在前三位的优势依次为:工作能力、技术和能力证书、相貌和容姿,而2007年的调查结果为: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热情。其中,人际关系得到了大幅度攀升。大部分女生认为,在工作中如何表现自己,将自己的工作成果表现出来,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工作能力的因素。女性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温柔、细腻、善解人意、有耐心等优势,编织自己的人际网络。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该从大学就开始锻炼,多参加社团活动是有益无害的。
研究小组还调查了女大学生们对男女就业优势的不同持何种看法。从整体上来看,第一次调查中有64%的被调查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不同,到第二次调查时,这一比例下降到了只有55.6%,这可能是劳动力人口的相对过剩导致的就业中性别歧视加重的一种表现。同时,在就业目的的排序上,2003年与2007年的调查排在前三位的就业目的完全相同,依次为:为了在经济上自立、为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在婚育与工作的关系中,却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2007年的调查中,“全职太太”簇拥者渐多,选择在婚育之时停止工作的人数大幅上升,选择工作到结婚为止的由4年前的0.5%,上升到现在的2.3%,选择工作到生育为止的由4年前的0.4%上升到现在的2.3%。从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选择退出竞争的女大学生人数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一部分自信心不足的人选择了逃避外部竞争、回归家庭的结果,这一调查反映了当今女大学生在就业上渴望竞争又缺乏勇气,强烈的独立意识与依赖习惯,造成了她们的矛盾心理。
工作难找导致退缩不前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孙文博老师表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是女大学生找工作困难”所致,性别差异会带来就业不同,这是现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也不可小视。
他说,现如今,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多来说还是在市场化运作下的一种双向选择,企业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用人标准,男女生性别之间的差异只会带来就业的不同,因此,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能够深入到基层就业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拓宽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也期待着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用人体系、用人标准和用人环境,这样才能更公平地引进人才。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就业观念陈旧也是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单位,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基层锻炼,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工作。有的女大学生仍然向往“铁饭碗”和“一业定终身”,缺乏动态的择业观念,他说:“女同学在寻找就业岗位时还真的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就业中对学校、父母、亲友有较高的依赖性。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中看出,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大部分都把回家乡作为首要选择,她们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因为有父母亲朋可以帮忙,同时可以消除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应,这也反映出她们的适应能力较弱,闯劲不足,不愿意或不敢独自打拼,缺乏自信与胆识,这也再次反映出她们依赖性很强,宁可选择一份低收入的稳定工作也不愿去冒险。”
调整心态是关键
那么,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李伟主任认为,经过大学教育的女生在面对就业时更应该表现得自立、自强,没有必要把个人的发展寄托在别人身上。此外,大学生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眼光更应该实际一些,一定要向下看,要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客观上女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一些阻碍,但女同学自身的择业观肯定也是造成这种难的原因之一,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明显比男同学要高,特别是那些大学期间表现优秀的女学生,在择业时给自己设定了不少“门槛”:离家近,坐办公室,要安稳还要舒适,导致了女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所以这两方面的原因对女大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因此,李伟主任认为,“女大学生要善于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他强调,正因为有了这种压力,女同学在找工作时更应从自身优势出发,大胆与男同学竞争,充分展现女性魅力。“独立、自强仍然是大学女生的主流,女大学生要敢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此次的调查也发现,女大学生的就业观越来越务实,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会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